前言

源创SEU小队于7月22日参观了“2022世界动力电池大会” 绿色低碳出行展览会,见识到动力电池在不同领域中的应用,简单了解了电池技术的发展历程。而之后源创SEU小队又在线上观看了“2022世界动力电池大会”的开幕式、主论坛、部分嘉宾发言等,令其印象深刻的便是中国科学院院士欧阳明高在开幕式上对未来中国动力电池以及电池体系的预测。

动力电池的未来

在开幕式上,中国科学院院士欧阳明高预测,2025年中国动力电池出货量将超过1TWh,产值超过1万亿元;未来十年,电池体系还将经历三次技术变革。

TWh时代

TWh的全称是:Tera Watt Hour(s),即太(拉)瓦时=10^9 kWh=10^12Wh。TWh时代便是亿千瓦时时代,即2030年动力电池的生产规模将形成TWh规模,单线产能规模将达20GWh,现有的技术产业无法满足TWh时代的需求,这种变化必然会对现有的工艺和生产制造产生革命性颠覆。

动力电池企业宁德时代董事长曾毓群曾公开表示,随着“电动化+智能化”创新应用正在越来越多的场景进行渗透,加上高速发展的新能源发电需要配备大量储能项目,行业将迎接TWh时代的到来。而此次大会,曾毓群博士也发言表示:创新引领TWh时代,唯有创新能赢万变

第三次技术变革

欧阳明高院士表示:未来中国动力电池创新要从电池结构创新逐步发展到材料体系创新。过去十年,中国动力电池技术不断突破创新,已实现成本大幅下降、竞争力大幅提升。2018年以来,中国动力电池行业在电池结构创新方面引领全球,宁德时代麒麟电池、比亚迪刀片电池等异军突起;未来十年,电池体系还将经历三次技术变革,于2035年前实现规模生产能量密度为500Wh/kg的下一代电池。

欧阳明高院士指出,在技术创新方面,全固态电池最值得重视。

什么是全固态电池?
传统锂离子电池采用有机液体电解液,在过度充电、内部短路等异常的情况下,电池容易发热,造成电解液气胀、分解、自燃甚至爆炸,存在严重的安全隐患,这也是目前三元材料的一个短板。而基于固体电解质的全固态锂电池,采用固体电解质,不含易燃、易挥发组分,彻底消除电池因漏液引发的电池冒烟、起火等安全隐患,被称为最安全电池体系。

而动力电池产业的智能化,包括智能设计、智能制造和智能控制,也是动力电池产业未来的发展趋势。“人工智能在电池使用中大有可为。”欧阳明高院士表示,“面向2030年,中国要提出新一代智能电池,实现从材料选择,电池设计、制造、使用、回收的全链条智能化。”

大会还邀请院士、著名专家学者、龙头企业代表,聚焦全球动力电池研发痛点、难点和热点问题,交流分享前沿技术研究进展,探讨动力电池创新发展路径,促进产学研结合,加快推进产业创新发展。了解后,对我们之后的学习与科研有不小的启发。

总结

通过线下参观,我们了解了动力电池技术在当下的前沿科技与应用,而通过线上观看2022世界动力电池大会的论坛会议,我们可以窥见动力电池未来的发展趋势。参观此次“2022世界动力电池大会”,源创SEU小队受益匪浅。

部分图源:2022世界动力电池大会官网

--END--